魏小安:景區發展的10個趨勢
10月19日,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首席專家魏小安先生在一個景區發展學術研討會上發表精彩致辭。給大家分享了景區未來的10個趨勢,下面我們來看小安先生的精彩且獨到的看法。
個,從單一到綜合是景區未來的總體趨勢。
復合型的產品、多元化的發展,現在酒店景區化、景區度假化是一個現狀。從單一觀光到復合型,文化旅游、商務旅游,各種不同的旅游類型有不同的主要訴求。我們現在更多的資源是鄉村旅游資源、生態旅游資源,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深化,深化下來,就不一定非要戴一個景區的帽子。
第二個,從景區到目的地是擴展趨勢。
面積大的景區,本身已經形成了一種旅游模式,更多的景區需要向目的地模式轉換。所謂目的地模式就是在綜合體模式基礎上的擴大和升級,它的理想狀態是終級目的地,中間狀態是主要目的地,初級狀態是順訪目的地。
第三個,從跑馬占地到功能是空間趨勢。
我們不能只滿足于面積大,可用土地是商業化的根本。規劃需要分區,通過大分散、小布局的方式。內容為王,強化功能。建設項目的功能性必須強化,沒有功能少搞,即使是標志性的建筑也需要研究。總體來說,內容決定功能,功能決定結構,結構決定形式。
第四個,從階段性到全年利用是時間趨勢。
你要讓大家停的有價值,停的有感受,現在景區有日光經濟,比如日出,觀光,運動,活動,有月光經濟,比如夜游,夜景,夜宴,夜演,夜享,夜樂,這兩點我們都得研究。景區未來應該通過塑造新形象、打造四季產品來延長全年經營時間,通過深化產品,豐富內容、打造四時產品來延長客人停留時間。
第五個,從觀光到沉浸是體驗趨勢。
觀光旅游者追求視覺震撼力,消費場景、消費過程、消費體驗要能讓游客達到眼耳鼻舌身心神全面沉浸。我們登山看到云海,那種體驗是非親歷不可想象的,因為那是一個過程,一個場景,你才能真正的感受。所以身游不能神游,而身游必然追求深度。
第六個,情景規劃與體驗設計是深度的趨勢。
,情景規劃,要達到綠水青山,也需要金山銀山,沒有投資,你的綠水青山怎么成長,所以這就需要我們研究內容、功能、空間、時間方面的規劃。
再一個,體驗設計,就是從人的需求出發,要努力讓客人達到更好的感覺,最豐富的體驗。不需要客人走的路一步路也不多走,需要客人走的路一步也不能少。
第七個,資源與區位是市場的趨勢。
對于觀光類的、壟斷性的景區,沒有周期性的問題。再過一萬年,黃山也還是黃山,故宮還是故宮,因為永遠有代的旅游者,他們的主要訴求一定是觀光。
資源、產品要建設競爭體系,這個競爭體系在中國已經形成,但一些體系化的建設還不足。總體而言,我們比國際高端旅游還差一塊,但我覺得中國的景區整體相比之下,可進入程度、方便程度、信息化條件、各種設施等在國際上,在發展中來說,肯定在。我們現在的問題在于缺乏體系,要形成市場和產品的轉化。
第八個,A(吸引中心)+B(利潤中心)+C(文化中心)是運營的趨勢。
所謂的二次消費說了有十年了,說易行難,難在運營的單一,因為景區單一主題、單一門票這個模式,多年已經形成了習慣。第二難在消費者的慣性。第三個難在消費時間的短暫,景區這種傳統模式本身就注定了我們二次消費的可能性很低。
增量拉動存量,以高端拉動中低端,最終一個趨勢就是A+B+C。一個大的項目、一個好的景區,這三樣都有就可能成功。這是我們分析幾十個國內大項目,總結出來的模式。
第九個,智慧手段多元化是營銷的趨勢。
廣義的智慧旅游,指的是針對廣義旅游者不斷變化和細化的需求,在旅游發展的各個方面,運用智慧的頭腦,凝聚智慧的團隊,采用智慧的手段,達到低成本,高效率,個性化的結果。狹義的智慧旅游是指以互聯網為基礎,以新技術為手段,以細分化為目標,形成為旅游者全面服務的網絡。
第十個,IP先導是新競爭的趨勢。
IP在我的理解中是知識資產,不是一般的知識,而是可以資產化的知識;不是一般的資產,而是以知識為依托的資產。何以稱IP?互聯網條件之下,新趨勢形成新概念。景區天然具有異質性,集團模式很難采用,必須建立獨特的IP。這意味著創造價值、獲取價值的方式,要圍繞著人員流動的要素流動,要提升效率、深化體驗。創意不空,流程不空、人才不空,才能創造IP。
廣州上水尚道工程設計有限公司致力于旅游度假區規劃、溫泉度假村、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等度假項目的全案策劃——規劃設計——工程施工的一體化服務。面對當代旅游市場的機遇與挑戰,緊隨市場動態為旅游行業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